別名 | 關梁 |
---|---|
經絡 | 足太陽膀胱經 |
【釋名】
《漢門‧揚雄傳》:「歷金門,上玉堂」。穴以有骨橫于其上,故名。別名「關梁」,意相仿。
【位置】
足外側部,外踝前緣直下,骰骨下緣凹陷處。當申脈與京骨連線的中點。
-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在足外踝下」;
- 《外台秘要》一作:「外踝下一寸」,
- 《奇經八脈考》作:「一寸五分」;
- 《針灸聚英》作「申脈下一寸」;
- 《神應經》:「外踝下少後,丘墟後,申脈前。」
- 肌肉:腓骨長肌腱、外展小趾肌。
- 神經:足背外側皮神經,深層為足底個側神經。
- 血管:足底外側動、靜脈。
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壯,艾條溫灸10~15分鐘。
【功效】
舒筋、清神。
- 古典:頭痛、頭風、項痛、肩痛、踝痛、歷節風、轉筋、癇症、癲狂、嘔吐、眩暈、瘧疾。
- 現代:腓腸肌痙攣。
- 頭風、頭痛:申脈、金門。
- 轉筋:丘墟、金門。
- 傷寒耳聾:聽會、金門。
- 驚癎如狂:神門、解溪、崑崙、僕參、金門。
calcaneus 跟骨
talus 距骨
navicular bone 舟狀骨
cuboid 骰骨
lateral cuneiform bone 外側楔形骨
intermediate cuneiform bone 中間楔形骨
media cuneiform bone 內側楔形骨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