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消濼 (SJ12)


經絡手少陽

【釋名】「消」為水退,「濼」指水泊,唐‧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:「濼,大池也。」消濼意指水退後的淺凹處。穴處上臂伸側面的凹陷部,故名。又「消」指消除,「濼」指酸痛無力,因其主治作用而名。
【位置】
上臂伸側面,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,當肱三頭肌用力收縮時所呈凹陷處。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在肩下臂外,開腋斜肘」
  • 《黃帝素問直解》高士宗註:「肩貞下三寸」;
  • 《循經考穴編》:「肘尖約去六寸…臂外骨內,肘斜分間」。
【解剖】
  • 肌肉:肱三頭肌肌腹。
  • 神經:臂後皮神經,橈神經。
  • 血管:中副動、靜脈。

【操作】
直刺0.5~1.5寸,艾炷灸3~7壯,艾條溫灸5~15分鐘。
【功效】
  • 古典:頭痛、頭暈、癲疾、牙痛、項強、肩背痛、臂外廉腫痛、酸痛無力、風痹。
  • 現代:枕神經痛。
【配穴】
  • 項痛:消濼、竅陰。
  • 頸項強痛:風池、天柱、消濼。

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