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太白

太白 (國際代碼 SP3)  
經絡足太陰脾經

【類別】輸(土)穴,原穴。
【釋名】
太白為金星名,陰經各原穴均以「太」為名。穴當白肉際,又屬脾經,脾土生金,故名。
【位置】
足內側緣,足大趾本節(第1跖趾關節)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。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」;
  • 《神應經》:「大都後一寸,下一寸」;
  • 《循經考穴編》:「當是足大指本節骨後,內側貼骨陷中赤白肉際。」
  • 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楊上善註:「核骨在大指本節之後,然骨之前高骨是也。」

【解剖】
  • 肌肉:拇展肌。
  • 神經:隱神經與腓淺神經分支吻合處。
  • 血管:足背靜脈網,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分支。
【操作】
直刺0.5~1寸。可灸
【功效】
扶脾土,和中焦,調氣機,助運化。
  • 古典:熱病先頭顏痛,滿悶不得臥,腹滿,兩頷痛,食不化,胸肋脹,腸鳴切痛,胃心痛,嘔吐,霍亂逆冷,大便難,泄瀉膿血,痔漏,鼓脹,腰痛不可俯仰,身重骨酸,腳氣紅腫。
  • 現代:糖尿病。
【配穴】
  • 腹脹食不化、鼓脹腹中氣大滿:太白、公孫。
  • 腸鳴:太白、公孫、大腸俞、三焦俞。
  • 腸癰痛:太白、陷谷、大腸俞。
  • 腹脹:太白、復溜、足三里。
 



 



 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