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絡 | 足厥陰肝經 |
---|
【釋名】
敦,厚的意思。大而厚。意指大趾末節的形狀,似同圓蓋之敦器(古代盛黍稷的青銅器,上下合成圓球形)。
【位置】
足大趾末節外側,距趾甲角1分處。
- 《靈樞‧本輸》:「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」;
- 《針灸甲乙經》作「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」;
- 《針經摘英集》:「在足大指外側端」;即足大趾趾甲廓外側角後旁1分凹陷處。
- 《針灸集成》:「足大指爪甲根後四分,節前」則定于足大趾趾背,當趾甲根與趾關節之間,接近叢毛(三毛)處。如作灸治,可從此說。
- 神經: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。
- 血管:趾背動、靜脈。
淺刺0.2~0.3寸或點刺出血。常用艾條溫灸5~10分鐘或隔餅灸3~5壯。《類經圖翼》:「孕婦產前產後皆不宜灸。」
【功效】
疏肝治疝,理血,清神。
- 古典:昏厥,卒疝暴痛、臍腹痛、腹脹,小腹中熱、石淋、尿血、小便難、遺尿、遺精、陰腫痛、囊縮,陰挺、崩漏,脅下若滿,眩冒、善寐、目不欲視、卒心痛、太息、噦噫、大便秘結、癲狂、癇、小兒驚風、痙、手足拘急、足腫。
- 現代: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、子宮脫垂、腹股溝斜疝、陰囊鞘膜積液、精索靜脈曲張、附睪睪丸炎、滯產。
- 寒疝:大敦、照海。
- 小腸氣痛:長強、大敦。
- 堅痃疝氣:期門、大敦。
- 七疝:太衝、大敦。
- 五淋不得尿:大敦、氣門。
- 小便赤如血:關元、大敦。
- 滯產:大敦、至陰。
- 疝:灸大敦、三陰交。
- 小腸氣:氣海、歸來、大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