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名 | 竅陰 |
---|---|
經絡 | 足少陽膽經 |
【釋名】
穴居趾端,與頭竅陰上下相應,故名。為與頭部本經同名穴(頭竅陰)相區分,《針灸資生經》冠以「足」字。
【位置】
足第4趾節末節外側,距趾甲角1分處。
- 《靈樞‧本輸》:「足小指次指之端也」;
-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去爪甲如韭葉」;
- 《醫學入門》:「足第四指端外側」。即第四趾外側,趾甲廓外側角後旁1分凹陷處。
- 神經:趾背側神經。
- 血管:趾背側動、靜脈和跖石動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。
淺刺0.2~0.3寸。艾炷灸3~5壯,艾條溫灸10~15分鐘。
【功效】
泄熱、利脅、通竅。
- 古典:脅痛不得息、咳而汗出、手足厥冷、煩熱、轉筋、頭痛、喉痹、舌卷乾、耳聾、耳鳴、癰疽、膽寒不得臥、夢魘、肘臂不舉。
- 現代:膽道蛔虫症。
- 喉痹舌卷口乾:關衝、少澤、足竅陰。
- 手臂肘攣不伸:手三里、足竅陰。
- 轉筋汗不出:膽俞、太淵、孔最、陽陵泉、足竅陰。
- 夜眠多夢:心俞、內關、神門、足三里、足竅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